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Feng Jiang

層疊的反「身」田野:壞鞋子舞蹈劇場的臺灣身體實踐

「我所走進的,是怎樣的一片田野?」這是最先浮現的問題。


當人類學家走進田野,通常指涉實際存在的空間──不論實體或虛擬。然而,舞蹈時而或能脫離特定時空而自在。我所經驗與書寫的,是壞鞋子舞蹈劇場作為田野?抑或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之中的壞鞋子舞蹈劇場?還是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所認定的舞蹈本體?又或者,是壞鞋子舞蹈劇場所欲探究的「臺灣」身景?諸多層次,嵌連成滿腹疑問而全無答案,作為人類學實習生的我,期望於「所知的事實」與「所感的詮釋」間尋找平衡,企近舞蹈之於人類學的意義。


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九日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陳雅萍教授「舞蹈分析與評論書寫」的課堂,邀請到壞鞋子舞蹈劇場(後簡稱壞鞋子)之藝術總監林宜瑾、數位團員,以及與其長久合作之北管音樂團體淡水南北軒。首先壞鞋子將過往製作之各類文宣、照片、排練筆記等文件陳列,由宜瑾與團員分別講述其工作歷程與心得。當團員分享其於作品中如何從某株臺灣在地植物發展身體軌跡,可見壞鞋子或許深耕於野性物質與文化身體的感性對話。其後,由南北軒團員為我們介紹其歷史以及文化實踐內涵。可知,北管與陣頭常難切分。然而,宜瑾卻始終認為,人們能夠且應該試著欣賞北管音樂之美。於是,才開啟了壞鞋子與南北軒過往數年的緊密交流。


講座後半,壞鞋子與南北軒共同引導我們經歷實踐工作坊。方進入教室,只見南北軒三位成員已然就定,面前是鏤紋樸雅的各類樂器。首先,宜瑾請我們鬆身躺下,而後由各樂手輪流演奏,讓我們次遞經由地板與空氣,身感各色震觸。繼而,眾聲緩慢積疊,竄流長消。鏗鳴的鈔聲,逕直穿透我的顱骨與上身,躁動刺癢。清昂與實沉的眾鼓,則紛紛應騰在腹腔與腳掌,一時感到既空洞又深邃。半晌,滿身嘈嘈切切,如萬象綻放於身。未料,當嗩吶方鳴,便襲捲一切。在那震耳近聾,幾乎抵達疼痛之時,我竟私密地泛漲起對「臺灣」的想像與渴望。將嗩吶視為臺灣精神的圖騰,是既危險又迷人的。然我私忖著,任是宣言嗩吶堪比臺灣精神,也定如北管廣容嗩吶鼓鈔,眾聲繪製的煊華聲景。當聲流任性湧退,我發現自己在那宏大的動中,找到了靜。然而,這外在的靜,卻裹涵著內裡精繁微妙的動,我的膚髮腑臟好似狂言細語不已。周遭的身軀們,乘著北管軒昂的樂動,或是輕巧凌躍,或是霸奮張曲。那一刻,我身置於整幅聲軀舞景的中央,體驗豐滿。那樣的誠切俗氣,似乎引人短暫離開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,這個與西方舞蹈有著複雜的共謀與對抗歷史的殖民基地,亦忽然令我體悟了「在地」一語:在臺灣這片土地,重拾臺灣的意義。


當壞鞋子試圖探究與帶領身體們實踐臺灣在地文化,我是在該刻才進入所謂的臺灣身體,還是我的臺灣身體,與壞鞋子的臺灣身體始終異同交疊?誠然,壞鞋子並無意佔據所謂臺灣身體的霸權論述位置。反倒,其引帶北管音樂,鑼鼓聲起的剎那,便以觸聽交織,將其經年探問之在地臺灣,投射鋪覆成了真摯的身體空間(the space of the body)【1】。當下,空間黏連著肉身,內外共響。漸而,樂聲淡去,我卻仍感到體內的隱隱震顫。相似的靜,相似的動,卻是再不全然相似的身體。


過後,我試著將此次經驗的思考回歸身體:在梅洛龐帝的知覺現象學與受其影響甚深的感官人類學之後,身體愈發受到重視。舞蹈,作為人類獨特的身體實踐,應該為學界予以更多關注,而此種思維也促成舞蹈人類學的生發。人類學教會我的,是作為學者、作為身體、作為生命,應當永恆是「中介的」:【2】同時屬於外部與內部。人類學者應具備外部的眼光,融會內部的觀點。其仰賴對以下幾個概念的覺察:開放性與關係性的自我、主體位置的不確定性、高度的反身性(reflective)與批判性。【3】此數項都在在表明人類學田野調查裡,不斷地重構觀察對象及自身位置,與重思研究方式及既定價值,極為重要。在此,我欲提出「反身性」之概念,實應以「身」體作為確立流動主體與知識的方式。恰恰因為身體與舞蹈,人們能夠暫脫理性與符號的霸權陰霾,繼而收穫上述難以詞彙言傳的具身感知。

我,以人類學實習生之姿,擁有著特定之身心歷史與臺灣認同,進入壞鞋子以其舞蹈與身體精神/實踐舖就的北管陣頭身體空間。我的田野,與他們的田野,【4】於此時此地交會。此等際遇,更迸發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,這片具有特定時空的田野中。最後,於此種種之下,一眾身體、舞蹈及認同,皆腳踏實地,立足於臺灣這個海島之國。興許,看似疏離分崩的眾多感知域界,早已由身體與舞蹈所緊密黏連。又或許,舞蹈本身,便是田野之處。


至此,我這具蘸有人類學感性的身體,與纍纍時空及其他身軀們交構,在此層疊的田野羅織,混種(hybridize)了在地與臺灣身體的豐富意義。


註解

1. Gil, José (2006). Paradoxical Body. TDR, 50(4), 21–35. 2. 郭佩宜、王宏仁(2019)。導論:非關田野,非關技藝。載於郭佩宜、王宏仁(編)田野的技藝:自我、研究與知識建構。新北市:左岸文化。 3. 林開世(2016)。什麼是「人類學的田野工作」?知識情境與倫理立場的反省。考古人類學刊,84,77-110。 4. 此指壞鞋子舞蹈劇場於二零一四年發起之「ÀN身體回家創作計畫」。其以田野調查、山野探查,走訪祭典儀式等,為建立一具有在地認同之「àn舞蹈身體」體系。

17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生如「內觀」,在世自由——道家酷兒誤闖佛門

「若每個人都能參加一次內觀,這個世界將會完全不同。」生命中首次修習內觀後,我在心裡如此確信著。 二零二一年的五月,二十八歲的我頭回前往臺灣高雄的法邁中心。總共十日,每天清晨四點起床,間斷地靜坐約十一小時,並於晚上九點半熄燈就寢。深山環繞,眼看是場與世隔絕的清心旅程。在不甚明...

ความคิดเห็น


bottom of page